已有280名业主免费预约
免费获得5份不同
户型设计及预算方案
累计903人申请成功
在装修行业中,消费者的体验往往不尽如人意,让人觉得这个行业似乎烂到了骨子里。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现象?个人看来,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利益分配的方式,即我们通常所说的“屁股决定脑袋”。不同的分配利益模式导致不同的行为模式,不同的行为模式会导致不同的结果,更为可怕的是,这种方式甚至会反向“塑造”公司的组织行为。
承包制下的项目经理
具体来说,行业内的主流做法是将项目以一定的比例承包给项目经理或工头。这种模式下,项目经理需要自负盈亏,他们便没有了确定的利益,因此他们的关注点往往集中在如何最大化个人利益,而非如何更好地服务客户。项目经理通常采取的方式有增项、偷工减料、降低服务次数、用廉价的工人,甚至还有行贿监管,从而逃避监管的行为。项目经理这样的主观动机和行为,都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,与消费者所期望的服务品质背道而驰,必然带来不好的装修体验。所以,正是这种分配利益方式的“因”,产生了客户体验痛苦的“果”。
2021年,我在一次项目经理的月度会议中,提出过一个这样的概念,项目经理是个承包者,承包者的本质是个生意人,也就是商人,其本质就必然会给消费者带来一定的伤害,就会与消费者产生博弈的行为。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,就必须要实现底层逻辑的改变,我要做的事情就是要把生意人“改革”成服务者,从底层来改变,从行为上来改变,从分配利益上来改变。如果不改变利益分配方式,不摆脱承包模式,那么想要提升消费者的体验无异于空谈。
承包制下的前端服务人员
如此一个分配利益的方式,不单单改变项目经理的行为,同时也会反向塑造公司每个人的行为。那为什么“承包制”会反向塑造组织内每一个人的行为呢?
装修市场中,前端签合同的部门与后端执行合同的部门往往分属不同的利益体,他们有着各自的考核指标和利益分配方式。前端签合同的部门,拿的是提成制的分配利益方式,指标只有业绩。因为只看业绩这样一个指标,便导致前端所有人的着眼点就是怎么签合同。
值得一提的是,由于公司采取的是承包制的方式,前端所有人的行为导致后期施工中出现的问题都不需要前端承担,都是承包者负责。既然是这样的特点,那么前端就只需要“不择手段”的签单即可,于是就开始有意隐瞒价格;故意漏项;少报数量;把后期出现的问题尽量弱化;前期答应,后期不兑现……一切围绕着让客户相信自己,而不是说真话、讲真相,而是更多的提供情绪价值等,这些行为自然是有利于前期的签单的!但是这些必然会给后期履行合同埋下诸多隐患,导致问题层出不穷。既然不需要前端人员承担责任,他们就无需有负责任的态度,一切瞄准签合同为出发点即可,这就是承包制塑造出来的前端人员行为。
承包制下的监管
这种塑造不只是对前端人员,对公司的监管也同样会进行塑造。由于是承包制,公司在很多事情上没有办法监管,比如增项。公司实行的是承包制,当后期出现增项,客户提出异议的时候,公司怎么才能监管项目经理?给予什么样的评判?多少增项是合理的?既然没有明确的监管标准,那谈何监管?所以,很多的监管基本上都是应付主义,即便是出现了质量问题,也都是睁一只眼,闭一只眼。监管无形中就成了跑龙套的角色,让人感觉有监管,实际上并没有监管,形同虚设。很多监管甚至于项目经理还要唱双簧,就是要演给客户看。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?当然还是承包制这一分配利益方式,反塑了企业监管的行为,让企业没有真正的实行监管。
结语
承包制对组织行为的每个环节、每个部门都进行了反向塑造,塑造的结果是组织内所有人的责任心及服务意识不强,标准和规范执行很弱,考虑的都是利益,短期主义思维盛行,零和博弈去做事……这样怎么可能会给消费者带来好的装修体验呢?我们只有打破装修行业的利益分配困境,真正提升消费者的体验,才能让这个行业摆脱“烂到骨子里”的负面形象。
今天已有12342位业主申请